第247章

关灯
政治终究是人的政治,当国家最顶级的人才都被抽走之后,六部九卿也就只是空架子罢了。

     天下英杰汇聚于中枢,中枢英杰汇聚于外务处。

    推而论之,国家核心的权力,实际是由外务处临时行走的义务工在行使。

    外务处人才济济,恰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征兆。

    新政蔚然大观,良有以也。

     ……不过可惜,无论如何谨慎使用,高、张、海、闫诸辈,都已经算是大安最后的波纹了。

    这一波人才消耗殆尽之后,老旧的朝廷还能让谁来主持大局呢? 世子摇一摇头,再没有多想下去。

    · 【历史回响·秘】 【内容不宜公布】 【天下人物汇集于外务处,天下命脉亦牵系于外务处。

    如果说飞玄真君晚年时,外务处还仅仅只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临时机构,那么世宗驾崩之后,外务处借由遗诏而青云直上,数年间每日一拱卒,六部已成敷衍政务的花瓶,寻常不过署名而已;至张太岳以外务处总理事务大臣的名义接任首辅并秉持国政时,连内阁的权限也被侵蚀殆尽,可有可无了。

     至此,新政走完了最后的进程。

    旧有的官僚系统沦为了毫无作用的寄生器官,最大的作用只是维持存在;整个大安国家机器的运转,完全仰仗于于外务处这唯一的心脏兼大脑,靠着顶尖高手惊人的微操,在岌岌可危的局势中艰难的走着钢丝。

     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张太岳荣升首辅时穆氏的贺词了。

    作为相处多年的知己,穆氏并未祝贺张首辅的官运亨通,而只是奉酒上寿,希望他努力加餐饭,善自珍摄而已。

     国家的命脉悬于外务处一线,而外务处的运作全无规则,仅仅只仰仗于临时大臣们惊人的才干与手腕。

    换言之,张太岳能在中枢撑多久,外务处就可以运作多久;外务处能运作多久,大安朝也就能存在多久。

    天下兴衰,只在此一人。

    为了江山社稷计,还是要多吃饱饭,养好身体才好。

     当然,善自珍摄也总有个尽头。

    太岳公死而朱氏遂亡,结局大抵如此。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到结局哈…… 第136章秽书 历经十余日的实验之后,亲力亲为的潘印川终于克服了实践中的种种困难,在人工挖掘的运河上实验了自己筹谋许久的治河思路。

    他引入外界的清水,掘开堤坝“以清刷浊”,人为的填筑泥土收窄河道,利用湍急的水流冲刷河底的泥沙,降低河床的高度,即所谓“束水攻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