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关灯
    即便是土墩、石城,也受不住见不到诗人的寂寞。

    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

    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如壮汉啸吟,与自然浑和,却夺人心魄。

    可惜它们后来都不再欢跃,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

    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吧,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 西域喀什 一 一个中国古代文人不管漂泊何处,晚年最大的向往就是回归故乡。

    这事到了近代那些具有世界历史视野的学者那里就不一样了,他们会以一生的学养把时间和空间浓缩,然后拄着拐杖站在书房的窗口看着远方。

    他们在想: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我最希望投生何处? 我很想知道几位大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排在第一的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A oldJosephToy bee)。

    因为正是他洋洋洒洒的著作,最早让我了解了世界各地的不同历史形态。

     但是,他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似乎并没有留下这方面的答案。

    我,只能在他的著作中猜测。

    猜测了几处,都没有把握。

     终于,我突然知道,他曾经在一次对话中,留下了答案。

     他说,如果生命能够重来一次,他希望生活在中国古代的西域。

    因为,那是一个文化会聚的福地。

     他所说的西域,是指中国新疆塔里木河、叶尔羌河一带。

     二 我每次去新疆,总会想起汤因比的选择。

     西域,这是一个伟大的地名。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是这位帝王,也是整个汉代对世界历史的杰出贡献。

    从此,人类各大文明在那里发生了最大规模的汇集、交流和融合。

     本来,无论是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巴比伦文明、阿拉伯文明,还是再远一点的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等等,都自成规模、自享尊荣,很难放得下架子来与其他文明主动融合,除非用战争的方式来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