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关灯
翌日,苏以沫上完最后一堂课,火急火燎往家跑。

     前几天上完学回到家,苏以沫就从街坊四邻口中得知厂里要分配福利房。

     福利房啊?苏以沫原本以为自己要等上好些年才能住上单人房。

    没想到这么快机会就来了。

    她能不激动么? 只是回到家,她将这个消息告诉爸妈时,两人表情说不出的怪异,好像在吵架,但细看又不像。

    因为互相也讲话,并没有不搭理对方。

    但是她一聊福利房,爸爸就找话题岔开,她就是再傻也明白了,他们因为福利房起了争执。

     她不知道具体缘由,就是觉得两人在这当口吵架不是明智之举。

    她向两人打听吵架缘由,两人也不愿跟她一个孩子聊这个,她只能在两人之间插科打诨,让他们高兴起来。

     可惜收效甚微。

     今天是宣读福利房政策的日子,苏以沫想知道分配规则。

     各个厂关于福利房分配标准都不同,有的是按工作年限分配,为的是照顾老职工。

    有的按学历高低分配,为的是照顾知识分子。

    有的按贡献大小分配,为的是照顾业绩好的经营人员。

    也有按照综合评分分配。

     人从出生起,由于家庭条件不同,就注定没有绝对的公平。

    所谓的公平都是相对的。

     三千多名员工,二十四套住房,竞争相当激烈。

    为了这福利房,大家肯定会打起来。

     苏以沫火急火燎跑回家,张招娣做生意还没回来,今天她没去商业街摆摊,苏以沫没看到她,估计是去了电子厂。

    不少人聚在门口议论,时不时朝厂门口的方向张望。

    想来大家都知道要分配福利房,想等一手消息。

     苏爱国是在半个小时之后回来的,他回到家时,苏以沫已经盛好了饭。

     苏以沫添看到爸爸回来,赶紧招呼他吃饭,等他落座后,迫不及待问他,“领导怎么说?” 苏爱国这回倒没有故意岔开话题,反正媳妇也不在,他把情况说了一遍,“领导说按照综合评分。

    本地有房排除,单身、妻子户口不落在鹏城、结婚无孩子排除。

    ” 苏以沫细想了下,这个排除标准最多只能排除两千人,还有一千人呢。

    她爸在一千人里,优势依旧不明显。

     苏以沫急切追问,“那评分依据是什么?” 苏爱国一边吃一边道,“以家庭为单位,工作年限和对机械厂的贡献都能优先。

    厂长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夫妻双职工优先。

    咱们厂符合这个条件就有六个。

    ” 机械厂的女员工并不多。

    这六个负责文职,厂里才特地招的。

     苏以沫见爸爸心情郁郁,主动宽慰他,“爸,分不到就分不到吧。

    ” 是她被福利房冲昏头脑,忘了它的竞争有多激烈。

    爸爸各方面条件都不出色,他们家分到福利房的机会相当渺茫。

    爸爸肯定也很自责。

    可僧多肉少,总有人分不到。

    太正常了。

     苏爱国也不知怎么跟女儿说。

     媳妇晚上跟他闹别扭,非要他找关系。

    可是他真的开不了这个口。

     今天他也看到不少人为了福利房大打出手。

     邓厂长在会上刚宣布福利房的分配标准,底下人议论纷纷。

    他们车间有两个人平时关系特别好,好得跟一家人似的,今天居然当着面领导的面就吵起来了。

     一个说自己家有四个孩子,压力太大,地方太小,住不开,应该优选给他分配福利房。

     另一个工作年限最久,当即就反驳,“现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你超生还有理了?” 其他人跟着劝。

     关系那么好的兄弟,因为一点利益,立刻土崩瓦解。

    他在边上瞧着都心酸。

     但是真能分到福利房,他们家就能过得宽敞点儿。

    不用再挤在小房子里。

     苏爱国定定看着女儿,“如果咱们真的分到房子,你在家属区就没朋友了。

    咱们家会被他们孤立的。

    ” 如果福利房都分给领导,碍于大家都在领导底下讨生活,大家肯定不敢议论领导。

    可换成他们家,就不一样了,这些人会把分不到福利房的怨气全部倾泻到他们头上。

    孤立都是轻的,严重的可能会挖苦嘲讽。

    女儿年纪还这么小,她有什么错?要承受这些人的怒火。

     苏以沫听到爸爸的话,眼睛一眨不眨,是她听错了吗?她看了眼父亲,对方依旧在等她回答,她有些想不通了,“为什么?咱们家能分到房子吗?” 不应该啊。

    爸爸职位不高,工作年限也不高,妈妈之前是食堂员工,根本不是机械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