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关灯
领导来k省视察,一般情况下,在视察过程中,总会跟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做一次长谈。

    这种长谈,总是很深人,很坦诚,针对性也强,谈得非常知根知底。

    每经历一次这样的谈话,贡开宸都自觉受益匪浅。

    受益的还不只是在工作方面。

    他觉得通过这样的谈话,自己和中央领导在内心里走得更近了,相互更加了解了,得到了进一步的沟通。

    要知道,这种沟通,不仅重要,而且极为难得;另一方面,在这种长谈中,可以品出中央领导更具个人特色的执政经验和对大局的宏观把握,从中他也总能比评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可以做及时的调整。

    而这一点,也是平时从公开的文件、指示、讲话中不容易获取的。

    他确信,中央领导只有信任你,才会跟你“促膝长谈”。

    如果没有一点可信性,还跟你谈什么呢?但这一次,就没有谈。

    他不知道总理是否跟别的省领导谈了。

    他也不便去打听。

    但所能肯定的是,总理没跟他谈。

    二,以往,不管哪一位中央首长来k省视察,结束视察前,总会召开一次全省的干部会议,就中央最新的工作精神和此次调研中觉察到的该省必须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一些相关指示。

    但这一回没召开这样的会,也没做这样的讲话。

    为什么?他不安……三,总理此次来k省的主旨就是为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做调研。

    k省的问题着重表现在大山子。

    但十天中,总理偏偏没去大山子。

    平时在跟贡开宸的交谈中,也很少提及大山子。

    为什么?总理是一个从不回避矛盾的人。

    这一回,他……为什么要持此种态度?难道中央决策层对大山子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只是觉得还不到“摊牌”的时候?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别的……还有什么呢?贡开宸越想越不安。

     总理走后,不到一个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派出一个工作组专门到大山子做“调研”。

    在大山子差不多待了有两个星期。

    让贡开寰感到十分不安的是,他们走时,也是一声不吭。

    以往这些部委来人(其中不乏从k省调去的同志),见了贡开宸,总是有说有笑的。

    贡开宸向他们了解一点内部精神,内部动态,他们也总是少有忌讳,把说话的界限放得很宽,忌讳也少。

    最多,说完了,再笑着追加一句:“贡中委(贡开寰最近这一届的中央委员),咱们这可是哪说哪了,一切都以正式文件为准。

    ”一句抹平。

    但这一回,却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

    事先和整个调研过程中,只跟省委办公厅打招呼,一直回避跟贡开宸打交道,说他们这一回“只是做一些常规性的社会调查,就不惊动省委主要领导了”。

    他们临走时,贡开宸特地赶到他们住的宾馆去看望。

    这几位平时很熟悉的“钦派翰林”却个个显得既“木衲”,又谨慎。

    现场气氛也相当“沉闷”。

    一直到走,他们也没有向这位省委一把手做任何调研“汇报”。

    这也是极为“不正常”的。

    按惯例,按组织原则,一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