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张招娣和苏以沫在商业街摆了一天的摊。

    除了中午卖的不多,但是下午和晚上的生意却出奇的好。

     这时候的工人算是提前进入小康生活,但他们当中能买得起空调的家庭却寥寥无几。

     待在家里吹电风扇耗电,而且吹出来的风都是暖的,解不了暑,不少人出来溜弯。

    商业街就是人群聚集地。

     父母带着孩子出来逛街,吃点小零嘴,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快哉。

     张招娣的花甲在众多小吃摊中不算最好的,但她已经很满足,毕竟花甲全部卖完了。

     要说有什么不好,大概就是会碰到熟人。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好几十波人。

     之前张招娣从食堂辞职,不少人觉得她脑子有坑,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辞了。

    现在看到她摆摊卖吃食,就更加看不起了。

     往前数二十年,张招娣摆摊这叫投机倒把。

    许多资本家倒了大霉,吃了大苦。

    虽然现在改革开放,人们观念变了,但是许多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

    这些工人以稳定工作为荣,看不起下海经商的人。

    他们甚至把下海第一波赚大钱的人叫暴发户。

    这词很明显带着贬低的意思在里面。

     别说90年代,就是二十年后,有些领着几千块钱工资的公务员还瞧不起年入百万的生意人呢。

     张招娣被不少人打量,饶是她再厚的脸皮也有些挂不住。

     苏以沫倒是早就料到会遇到熟人,毕竟离这么近,机械厂有三千多个工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遇到很正常。

    但是她没料到的是这些人会冲着妈妈指指点点。

    她不是很理解。

    这有什么好议论的。

    而且他们也是给私人打工的,哪来的优越感。

     苏以沫见妈妈一直强撑着,脸上早已没了笑容,她心里有些不快。

     她转了转眼珠子,蹬蹬蹬跑过去,仰着小脑袋,一脸天真询问,“各位阿姨,我看你们站在这儿半天,是不是想吃啊?要买花甲吗?不贵的,一份只要一块五。

    我妈炒花甲的厨艺很好的。

    一份就能吃得饱饱的。

    ” 就是这几个阿姨交头接耳,好像妈妈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她妈不偷不抢,正大光明做生意,凭什么要被他们议论。

    简直岂有此理。

     几人显然没想到对方会直接问出口。

    她倒是没有怀疑苏以沫一个孩子使坏,而是认为张招娣故意怂恿女儿给他们难堪。

     不就是一份花甲嘛。

    又不是什么金贵东西,谁吃不起了! 穿蓝衣服的女人立刻要了一份花甲。

     张招娣炒完花甲,用塑料盒装好。

     蓝衣女人没有掏钱,而是故意寒碜张招娣,“你都发了大财,还这么抠啊?请我们每人吃一份又怎么了?别这么小气嘛。

    ” “就是!怪不得是农村来的,就是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 苏以沫刚要开口怼人,张招娣抢先一步回答,“农村人的东西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我又不像你们每月领固定工资,这些东西都要本钱。

    我当然要收钱了。

    ” 蓝衣女人还想再说什么,被旁边人拉了一下,示意她看看四周。

     周围聚满了人,都在等着张招娣炒花甲,见他们不付钱,全都盯着他们看。

     蓝衣女人面上挂不住,从包里掏了钱扔到台子上,拎起花甲,转身就走。

     几人没走几步,苏以沫追在后头喊,“阿姨,你们这么多人吃一份花甲,够吃吗?不够的话,你们也可以像我妈一样自食其力,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她双手做喇叭状,故意放大声音,“等你们什么时候攒到钱了,下次再来啊!” 周围人全都看过来,冲他们议论纷纷。

    几人吃一份花甲?这也太小气了。

    那几人气得扭头瞪了过来,苏以沫冲对方做了个鬼脸。

     张招娣炒好一份花甲递给客人,扭头看向几人离去的方向,心情格外低落。

     等客人陆陆续续离开,苏以沫拉住妈妈的手安慰她,“妈,你不用跟他们计较。

    你特别棒!” 小女孩眼里写满了真诚,稚嫩的鼓励让张招娣会心一笑,她叹了口气,“我没跟他们计较,就是觉得挺没意思的。

    ” 苏以沫眼里写满疑惑。

     张招娣抿了抿嘴,跟她解释,“你别看食堂只是做饭的地方,其实里面也勾心斗角的。

    我挺烦的。

    那几个就是在食堂跟我不对付的人。

    ” 苏以沫背着双手,像小大人似地叹了口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很正常。

    ” 张招娣失笑,掐了下她的脸,“你小小年纪就学大人叹气,这个习惯可不好。

    ” 苏以沫嘿